宁夏日报客户端丨博士惠迎新:锻造企业发展的“最强大脑”
宁夏交通行业部级科技示范工程实现“零”的突破,与博士惠迎新和他牵头的博士创新站,密不可分。
2023年初,由宁夏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宁夏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申报的《乌玛高速宁夏石嘴山段大宗工业固废道路资源化综合利用科技示范工程》项目,获交通运输部批准立项。
以工业固废代替传统砂石筑路材料,变“包袱”为财富。如今乌玛北高速公路即将建设完成,固废道路资源化应用的“宁夏经验”已在业内叫响。
“博士,尤其是工科博士,更要在企业生产一线,去发现真问题、寻找真问题、真解决问题。”9月27日,回忆起这一项目的研发过程,宁夏大学教授、宁夏交建引进博士惠迎新感慨。
惠迎新(左二)一直保持着在项目一线做科研的习惯。
扎进企业做课题,是惠迎新攻读硕博后,在导师带领下形成的习惯:“只有到企业,才能知道我们的科研强企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才能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做科研。”2016年从东南大学博士毕业来到宁夏,他入职宁夏大学成为一名教师,依然保持在项目一线做科研的习惯。惠迎新入选自治区科协的博士创新站项目,与宁夏交建正式携手:“踏入企业,我开启了充满挑战的创新服务之路。”
宁夏交建,一家自治区交通行业的龙头企业,主营业务是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与施工等。惠迎新的选择,让同事、学生心里打了个问号:“在这样基建类传统企业里,博士去了有用武之地吗?”
老树更需发新芽。对于这样的一家企业,加大自主研发是逐浪市场的必由之路。进入企业惠迎新就迎来了第一个挑战。
建设高速公路,缺筑路材料。近年来,伴随着公路建设逐年增加,优质筑路材料日益短缺,宁夏交建在内的整个行业亟需寻找新的筑路材料替代品。与此同时,处理大量的工业固废,是宁夏各地各企业绕不开、躲不掉的难题。
把工业固废用在高速公路上。惠迎新大胆地想、谨慎地试,不仅攻克了这一难题,还将成果运用在了乌玛高速石嘴山段建设上。
在沙漠上,怎样建设高速公路?腾格里沙漠地形起伏大,天然植被覆盖率不到1%,降水稀少、蒸发量大,年沙尘暴、扬沙天气达200天,最大风力达11级。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惠迎新作为课题负责人,和同事们一起,研发出《沙漠腹地公路修筑与风积沙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依托这一技术,乌玛高速公路青铜峡至中卫段的18公里,作为宁夏首条穿越沙漠腹地的高速公路,被轻轻“放”在沙漠上。
惠迎新(中间)在乌玛高速石嘴山段查看工业固废用在公路上的效果。
两年,两个行业关注的问题,找到了最优解。
乌玛高速石嘴山段,消纳利用工业固废近300万吨,节约砂石等筑路材料超400万吨,实现了宁夏工业固废百万吨级超大规模应用,更成为全国交通领域固废应用标杆。同时,科研成果开始向东部输出,目前江苏盐城正与当地企业联合建设年产300万吨全国最大的固废材料生产线。
《沙漠腹地公路修筑与风积沙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则获得了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博士创新站,推动了纸上科研、室内科研到产学研用一体化的转变,实现了正向循环。”惠迎新说,博士创新站“至少一位博士领衔,组建一支团队、培养一批技术人才、服务一家企业”的培育方式,推动宁夏交建目前已引进、培养6名博士,成为企业发展“最强大脑”。企业则借“智”,围绕交通建养主责优势,不断向“交通+”产业、海外业务、投资等板块拓展,实现产业围绕主业综合布局。
化工专业、正在中南大学攻读博士的闫升,就是被创新站吸引并加入的一员。在惠迎新的带领下,他积极参与到企业研发中,切实在项目一线书写自己的博士论文。近期,惠迎春又组织各类活动,想要吸引更多硕士博士到企业中来:组建聚焦前沿、特色鲜明的专职研发团队,充实企业与宁夏相关科研领域的人才储备和技术支撑。
采访中,惠迎新告诉记者,恰恰是在博士创新站服务企业的这两年,成为他科研成果最高产的两年,不仅成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重要科研项目,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就有19篇。“做科研和服务企业不仅不矛盾,更是相互促进。”惠迎新说,这种实实在在用科研成果推动企业创新、产业升级的获得感,是科研人员前进最大的动力。(宁夏日报记者 周一青 陈瑶 马赛尔 文/视频 图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2024-09-28